內容銀行辦貸款來自hexun新聞

信貸新竹新豐信貸轉基因水稻商業化難題

本報記者 陳巖鵬 北京報道“我們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雖然已經獲得安全證書,但還沒有獲得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種子經營許可證,所以並未商業化生產種植。”7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宣傳部范敬群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悉,2008年轉基因生物育種200億專項資金獲批後,包括水稻在內的轉基因主糧商業化卻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不僅是因為轉基因商業化的安全性還存在一定疑問,而且國內研制的轉基因作物也沒有逃開外資設下的“專利網絡”。而一旦中國開始商業化種植受到國外專利控制的轉基因作物,由於沒有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對最終產品和品系也就缺乏控制權,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商業化無進展華中農大是國內目前唯一獲得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單位,2009年8月,農業部為其研發的含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頒發瞭安全證書,但同時農業部也強調,頒發安全證書不等於就允許商業化生產,我國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多年過去,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並沒有實質進展,還是停留在實驗室和試驗田裡,范敬群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主管部門上。但本報記者致電農業部,並未獲得對方的答復。一位長期致力於轉基因作物研究的專傢告訴本報記者,國傢是支持轉基因研究的,但在商業化上表現得比較慎重。早在2008年,國務院便啟動瞭資金規模達200億元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然而截至目前,中國批準商業化種植的僅限於轉基因棉花、番茄、甜椒、木瓜、楊樹和矮牽牛6種植物。2010年全國兩會前夕,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曾聯名多位院士和專傢向主管部門提交瞭關於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建議書,稱我國轉基因水稻已具備區域性商業化生產的條件,應迅速批準商業化生產。不過,與此同時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也遭到瞭來自民間的反對。當時全國130多名學者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農業部收回安全證書。據知情人士透露,張啟發2010年打算首先在湖北地區進行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但湖北農業部門當時正在推廣非轉基因油菜籽,以對抗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油菜籽,如果此時再鼓勵華中農大推廣轉基因農作物,顯然與其宣傳背道而馳,也就擱置瞭。安全性遭質疑對於轉基因水稻遲遲沒有商業化的原因,業內還有一種說法是主管部門考慮到生物安全問題。“首先是擔心轉基因污染問題。我國是水稻的原產國,野生稻遍佈我國大江南北,目前在試驗田裡種植的轉基因水稻和外界的傳統水稻都有一定距離的緩沖帶,用來防止轉基因花粉或種子飄移,破壞物種的多樣性。但是如果主管部門通過瞭商業化生產,農民就會不設隔離帶地大面積種植,不僅會導致生物污染,更嚴重的後果則可能是原生稻滅絕。”上述轉基因作物研究專傢稱。該專傢進一步舉例說道,“美國已經掌握瞭轉基因技術許多年,為什麼他們不把它應用在水稻上?那是因為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以後就可能再也看不到野生稻的種子瞭。”但華中農大並不認同以上觀點,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是目前導致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學殺蟲劑,嚴重影響瞭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增加瞭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加大人體中毒幾率。而“華恢1號”正是高抗鱗翅目害蟲轉基因水稻品系。華中農大的一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種植這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可以基本解決鱗翅目害蟲問題,使水稻農藥使用量減少30%-50%,產生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農業部的專傢也認為,沒必要擔心轉基因水稻會破壞物種多樣性,就連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都同意種植轉基因水稻,因為最新一代雜交水稻的產量已經到達極點,在雜交技術上很難有所突破,到最後隻有依靠轉基因技術來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瞭。“擺在我們面前更大的問題是糧食危機。據推測,2030年我國人口將增加2億以上,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7億噸以上,單產需增加40%以上,由於土地等資源的限制,我國隻能依靠轉基因技術保障未來16億人口的糧食安全。”上述農業部專傢對本報記者說。轉基因水稻獲得安全證書,但農業部到目前為止並未向社會公示安全報告的內容。有反對轉基因的學者提出質疑,轉基因產物表達的是蛋白,這種“毒”蛋白會一直保留在大米中,食用後會對人體機能產生不良反應。上述華中農大的專傢解釋說,“毒”蛋白是一種誤解,轉入的蛋白隻在一些威脅水稻生長的鱗翅目害蟲的腸壁上才有結合位點,因而它能夠準確無誤地殺死此類害蟲,而不會在其他動物和人類食入後產生不良影響。繞不開的專利網華中農大自稱對其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但一些機構組織對此提出瞭質疑,他們發現“華恢1號”所使用的基因cry1Ab被包括孟山都在內的國外生物技術公司持有,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孟山都等公司專利權的控制和制約。本報記者調查獲悉,“華恢1號”是華中農業大學和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研發的,而國際水稻研究所則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出資建立的,這兩個基金組織長期資助世界各地的轉基因研究。對此,范敬群回應本報記者稱,“華恢1號”所使用的基因是中國農科院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轉入的技術和方法是華中農大的,已經申請瞭知識產權保護。而孟山都等公司的專利已經在國內失效瞭,過瞭追訴期,不存在知識產權糾紛的問題。“這也許是華中農大的一面之詞。”一位研究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學者說,“即使國外的某一項專利可能失效或即將失效,但國內轉基因作物一旦涉及到國外專利,一般都逃不開‘專利網絡’的控制。”孟山都通常的做法是,每兩三年就會對其核心專利進行專利保護延長,而延長的手段主要是對基因序列進行小范圍改動和修飾,變為“新”專利。並且圍繞核心專利,孟山都對涉及核心Bt蛋白的基因序列、相應轉基因植物的獲得方法和技術加以“專利網絡”形式的保護,同樣實現專利保護期的延長。該學者告訴記者,不僅孟山都這樣做,先正達、先鋒等外資種業巨頭都采取瞭“專利網絡”的保護辦法,他們的專利保護有效期遠遠不止20年,每一粒轉基因水稻種子,也不隻涉及到一兩項專利,期待以專利過期來保障自主知識產權隻能是一廂情願。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7-13/15609677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neemm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